您好,欢迎访问!
站内搜索:
    | 更多推荐产品
  • 当前位置:首页 - 养蜂人物
    养蜂人物
    养蜂场里父子兵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6-05-10 09:54:04  浏览次数:

    在钟多街道洞底村李家堡几幢古老的木房外,密密麻麻摆放着100余个蜂箱,群蜂飞舞,甚是热闹。

    一位戴着防护帽的老人领着一个年轻人逐一打开蜂箱,提起一块块蜂箱巢隔,看着巢隔上蠕动的蜜蜂,寻找比普通蜜蜂身量大一倍的蜂王。

    这位戴防护帽的老人就是李华安,年轻人则是他今年从福建某鞋厂逼回来协助自己养蜂的二儿子李新非。

    养蜂老把式

    李华安75岁了,他是个养蜂的老把式,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开始养蜂。那时他家中有10来桶中蜂,每年能为他家带来300∽400元的收入。

    他说,那时候油桐、棬子(乌桕)是农村重要的经济作物。板溪、洞底一带到处是棬子树,棬花开放季节,也是蜜蜂和养蜂人最忙碌的时候,那时3∽4天就能取蜜,每市斤供销社收购价为0.98元。

    李华安的蜜蜂曾遭遇三次幼虫腐烂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从1群到2群,再发展到3∽5群,而后多年一直保持在10群左右,蜂蜜除了供自家食用,偶尔赠送一些给亲朋好友。

    难得好机遇

    近年来,酉阳生态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为养蜂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再加上政府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鼓励,李华安决定在当地做个养蜂带头人,如今他将蜂群从30桶,已经扩展到100余桶。

    李华安认为,养蜂是一个赚钱的行业,投入小、利润高、风险小。每个蜂群投入最多60元,如果管护得当,每年取糖2次,每次取10斤,按目前市价每市斤卖100∽150元,一个蜂群一年就有2000多元收入。

    “蜂群发展是成倍的。”李华安说,去年他家有30余桶蜜蜂,今年就发展到120桶;去年蜂农冉绍志家也只有30来桶,今年已经发展到100余桶;去年给自己弟弟李国民送了3桶,今年他已经发展到10桶。他们几家都从养蜂尝到了甜头。

    为了壮大蜂群,李华安去年只取了一次蜜。

    李华安说,他之所以大力发展养蜂业,就是要逼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组织当地养蜂人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人致富。

    春节家庭会

    为了动员每月收入有5000余元的二儿子李新非回家,去年春节李华安全家团聚时开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家庭会。

    李华安明白:大儿子李新亚在县城上班,大儿媳妇在做生意,带孩子;二儿媳妇在黔江做生意,也带着孩子;老三是个女儿,早已出嫁。能回家帮助自己管护这些蜜蜂的只能是老二了。

    家庭会照例是酒桌会。满桌菜肴,蜂蜜酒是必不可少的。

    “老二,我年纪也大了,你母亲经常患病,你看不出门行不?”端着一杯蜂蜜酒,李华安征询李新非的意见。

    “家里有哥哥、嫂嫂照管就够了。我现在一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在家里哪找得到?”李新非面对父亲的征询,表示了继续外出务工的想法。

    “我去年养蜂才30来桶,纯收入就接近4万块。”李华安轻轻呷了一口蜂蜜酒说道。

    “还是回来好些,就和父亲一起养蜂,绝对比你打工收入高得多。”哥哥李新亚给弟弟算了一笔账:30桶蜂一年可以发展到120桶,再过一年就可以发展到300来桶。按照去年父亲的收入,明年可以收入12万元,后年就能收入30万元。这样既照顾了父母,又学会了养蜂技术,收入还比在外务工高,他建议弟弟还是在家好。

    “好,我不出去了,就在家里养蜂。”李新非和父母、哥嫂干了一杯蜂蜜酒,表示就在家中大干一场。

    养蜂父子兵

    推木板、锯木条、钉框、制隔巢……在父亲李华安的指导下,李新非按照标准亲自动手制作蜂箱。

    为了学好养蜂技术,他一边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一边找来养蜂的书籍,认真学习对照,一旦有什么不懂,就向父亲请教。

    “今年分蜂,就跑掉一群,主要是没有蜂箱了。”李新非很遗憾,所以他忙着增加蜂箱。

    李华安说,今年7月4日开箱取蜜,他让老大叫来了自己不少同事、朋友,按照100元一斤现开、现品、现卖。

    取完蜜后,父子俩把蜜蜂运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银岭盖上,那里的花期比山下要延迟两个月,待9月份取蜜之后,再将蜜蜂运回家里过冬。

版权所有:湖北省养蜂学会 鄂ICP备14008373号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